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04/27呼和浩特:近百名风筝爱好者风筝节上放飞梦想
- 04/27从中学语文课到大学中文系,就是要突破“文学
- 04/27庆阳市朗诵协会成立!朗诵爱好者有了自己的家
- 04/27铜器收藏:作为一名铜香炉的爱好者,购买时要
- 04/27手办爱好者去世之后,留下的手办怎么办,只能
从中学语文课到大学中文系,就是要突破“文学
那么,在大学课堂里应该如何阅读文学经典?4月24日下午,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、倪文尖、黄平做客思南读书会,现场解读钱谷融先生的这套作品选本,从他们的教学经历出发,探讨经典文本阅读的方式和价值。
讲座现场。
经典在随时间变化不断增补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》由钱谷融先生领衔主编,1981年推出第一版,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多次修订,2020年推出第四版,新增30余篇作品,收录自1917—2009年的小说、诗歌、散文、戏剧等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经得住考验的作品,所选篇目采用最初发表或最初出版的版本,以显示历史原貌。罗岗、倪文尖均是编委会成员。
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》书封。
作为给中文系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读本,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》遴选收录作品的标准是什么?什么样的作品可称“经典”?罗岗提到,此类“作品选”挑选作品有两种不同的取向。其一是文学史的取向,即文学史上特别重要的作品,其二是文学价值的取向,即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。这两者之间不一定能直接画等号,例如胡适的《尝试集》,首次尝试用白话文写新诗,是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作品,但其中的诗歌不能代表中国白话新诗的较高水准。
“钱谷融先生编的作品选有文学史的脉络,但在这个线索之上,他特别注重那些在艺术上有追求的作品。”罗岗认为钱谷融在编选这一读本时,“不是以一个文学史家的面貌出现”,而是更为注重艺术性。他所编选的作品,例如鲁迅的文章,无论从语言还是内涵上,在今天依然是经得起重读的,而这样经得起时间淘洗的作品,就可以称之为“经典”。
“钱谷融先生的标准中有统一的东西,就是作品的文学性,是作品能打动人心的力量。但人心在哪个时代都不一样,包括我自己也一直在变。”倪文尖赞同钱谷融先生编选标准是以作品的艺术性为首要原则,但他认为,由于每个时代的“人心”不同,对经典的判断也会有所不同,所以,判断什么样的作品是“经典”,一方面是审美的问题、文学的问题,另外一方面又和作品诞生的历史,特别我们阅读它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,这也是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》需要不断修订更新,删减、增补文章的原因之一。
为什么作品选要不断更新?罗岗表示,首先是因为随着时间过去,当代文学的时间下限也在延伸,目前第四版作品选收录作品的年份是截止到2009年,做的是“当代文学60年”,“如果下次出新的版本,要做的就是当代文学70年,势必要收录新的作品。”典型的例子是,第四版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》收录了刘慈欣的《流浪地球》,将科幻小说这一门类纳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之中。
更为重要的是,随着时代的变迁,每个人对“经典”的理解都会产生变化,“不仅仅是强调历史地位,而是因为我们有当下此刻的要求、感受、价值观的变化甚至审美趣味的变化,这些变化会重新发现经典、塑造经典,表现出来的就是有些作品从作品选里暂时消失了,有些作品又重新出现了,但是可能过段时间也会消失。”
黄平认为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》之所以是一部比较好的作品选,正是因为它的这两个特质,“一方面它是不断开放的,选入刘慈欣的作品就是一个例子,另一方面,它又有自己基本的判断,有恒定的东西在其中,恰恰是这样的双重维度,让这部书历经30多年始终非常有生命力。”
从中学教育到大学教育,阅读有什么不一样
面对大一新生,倪文尖经常有一个强烈的感觉,就是从中学刚升入大学的学生,读作品总是带着“中学语文的套路”。他刚做大学老师时,经常对大一学生说,“这一年对你们最关键的不是能学到什么,而是先要做清空。”
中小学的语文课同样涉及大量经典文本阅读,但通常陷入在分析中心思想、写作特色的怪圈里。进入大学之后,中文系的学生可能面对的是同样的文本,却需要走出套路化,建立专业学术的文本解读方式。如何建立文学的科班意识?在从中文系毕业后,如果选择去做中学语文教学,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?
文章来源:《理科爱好者》 网址: http://www.lkahz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427/101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