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07/28“理想教师”的18个特质
- 07/28赵丽宏:不老的大学
- 07/28读点硬书
- 07/27这所理工大学发展飞快,特色鲜明,考上前途无
- 07/27高考理科:高一美少女686分,盲人考生635分;
赵丽宏:不老的大学
原创 赵丽宏 上海滩杂志公众号
丽娃河
1978年初春,一个晴朗的早晨。我提着简单的行李,从家里出来。父亲执意要送我,他很兴奋,因为他的在乡下"插队"多年的儿子,考上了大学,今天要到华东师范大学去报到了。在我的一生中,几次离家出门,都是父亲为我送行,一次是60年代初我到郊区读寄宿中学,一次是"文革"中我去崇明岛"插队落户"。而这一次考上大学,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。"文革"结束后,大学终于又恢复公开招考,1977年秋天,无数像我一样超龄的考生走进考场,在飘着油墨清香的考卷上,追寻那耽误了十多年的宝贵时光。上大学,对我来说,就像做梦一样。我没让父亲送我去学校,他站在弄堂口向我挥手。我发现,白发苍苍的父亲,眼睛里闪烁着泪光。
那一年,我26岁,父亲67岁。
01
跨进校门的那一瞬间,我感到自己的眼睛发热……
踏进校门那一瞬间的感受,我永远也不会忘记。那天早晨,大学门口人流不断,来报到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拥来,他们大多数和我一样,早已超过了读大学的年龄。"文化革命"把我们耽误了十年,能重新踏进大学校门,再当一次大学生,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,实在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。跨入校门的那一瞬间,我感到自己的眼睛发热……
华东师范大学,也是一所有悠久历史的大学。她的前身是大夏大学,瞿秋白曾在这里教书。我即将就读的中文系中,有不少我熟悉的作家和教授,譬如施蛰存先生、许杰先生、徐中玉先生、钱谷融先生,他们不仅是有名的学者,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,能来听他们上课,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。那幢有着圆形廊柱的古罗马式青灰色文史楼,虽然只有三层, 但看上去宏伟壮观,给人一种悠久厚实的历史感,仿佛这就是渊博知识的象征。文史楼三楼的315教室,是中文系77级上大课的教室,我们将在这间大教室里上四年课。华东师大的校园在上海的大学里是最美的,校园里有河,有桥,有花园,林荫道边绿草如茵,灌木丛中曲径通幽。校园里那条河叫丽娃河,河边有一块绿地,叫夏雨岛,这些,都成为同学写诗作文的素材。我们毕业后,中文系的同学成立了一个诗社,社名就叫"夏雨"诗社,诗社的刊物就叫《夏雨岛》。
我们这一届大学生,最大的特点,是同学之间年龄差异很大。我们班里,年龄最大的同学和最小的同学竟相差17岁。学生的经历也很丰富,有下乡"插队落户"的,有当过工人,参过军的,也有当过教师的。学生来自天南海北,有东北的,有西藏的,也有云南和四川的。不同的经历,不同的地域,不同的年龄,使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补丰富而有趣。在中文系这一届的学生名单中,我发现了孙颙和王小鹰。孙颙和我同在崇明岛参加高考,不过他在农场,而我在县城。孙颙那时已经发表了不少短篇小说,他写的短篇小说《老实人的故事》等作品,曾在文坛引起反响。王小鹰是诗人芦芒的女儿,曾在黄山茶林场务农,她当时的特长是写儿童文学作品,上大学前,就出版过一本写茶林场生活的小说。
1977年12月11日,赵丽宏(最后一位)在崇明中学参加高考
02
每天早晨,学校小书店门口挤满了买书的学生
进大学不久,我印象最深的事情,是图书的开禁。一批世界名著重新出版发行,对爱好文学的人们来说,真是天大的喜讯。这也是一个文化专制和封闭的时代结束的象征。新书上架时,每一家新华书店门口都有排队购书的长龙。华东师大校园里有一家小书店,每天早晨,中文系的学生和其他系的学生一起,早早地等在书店门口,门一开,大家便蜂拥而入,不管出了什么新书,先买下来再说。那时,尽管囊中羞涩,但我还是倾其所有,将可能买到的书都买了下来。还好,那时书价便宜,四本一套的《战争与和平》才五块钱出头一点点,上下两本的《悲惨世界》还不到两块钱,像砖头一样厚的《红与黑》才一块多钱,花十块钱,便能捧回一大堆新书。这些书,尽管以前都读过,但是,有不少书是偷偷摸摸借来读的,现在,能自己拥有这些书,是一种莫大的满足和幸福。我还买了重新出版的很多诗集,其中有普希金的《叶甫根尼·奥涅金》,有歌德的《浮士德》,有雪莱、拜伦和海涅的诗选。很多中国的现代文学名著也纷纷重版,如巴金的《激流三部曲》、茅盾的《子夜》、曹禺的剧作选、冰心的散文选、艾青的诗选等等。这些书也出现在我的小小的书架上。而现代文学中曾经绝迹的一些诗人和作家的作品,如徐志摩、戴望舒、沈从文,虽然不能一下子看到重新出版的书,但在图书馆能借到他们的书,在阅览室里能读到他们的书。对以前所知的文学史,现在大家都开始有了新的认识。
文章来源:《理科爱好者》 网址: http://www.lkahzzzs.cn/zonghexinwen/2020/0728/398.html
上一篇:读点硬书
下一篇:“理想教师”的18个特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