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07/132011-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科解答题集锦
- 07/132017小学数学论文参考文献
- 07/13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例文
- 07/13理科申请分享精彩回顾:大学喜欢有情怀的学生
- 07/13理科状元考685分被清华录取,他酷爱书法,曾获
理科博士“逐日”八年
王志恒在帐篷内观测日环食。
食既
食甚
生光
文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麦蔼文、刘艺明
图/由受访者提供
今年6月21日夏至日,一场“超级日环食”从非洲开启了全球接力赛。我国境内只有在西藏中部、江西南部与福建南部等日环食带上的城镇才能有幸看到“金边日食”,全国多家媒体推出日环食线上直播,各地市民也在这个周末午后开启“观日狂欢”。在佛山桂城,28岁的王志恒通过持续的天气预测,于夏至日到来前三天终于敲定了日环食拍摄计划。
提前一周多次评估观测点天气
6月21日下午2点半,烈日当空,王志恒架好相机,熟练地在镜头前加上一层巴德膜,等待日环食的出现。就在这一天的凌晨2点,来自小熊座观星会的王志恒与两位发烧友驱车7个半小时抵达江西、福建交界处,随后花了一个小时考察了三个观测点,最终选定福建漳州龟礁尾的一个河滨公园。
6月21日下午2:33,太阳开始缺了一个角。随着“缺口”的增大,王志恒明显感觉到阳光的强度与热度都下降了不少。下午4:10,太阳被掏空得只剩下一枚细细的“金戒指”,第一次拍日环食的王志恒与小伙伴都激动起来,拍摄下这场食分达到99.7%的日环食。
“太热了,尽管搭了帐篷、喷了水、铺了报纸,电脑和摄影设备还是因为太热出了故障。”原本,王志恒带了将近四十斤装备,打算两套摄影装备同时“开工”,一支长焦镜头捕捉日环食的精彩特写细节,一支广角镜头拍摄地景与日环食的合影。然而,状况百出,于是他决定专拍特写,他的小伙伴拍摄日环食的“葫芦串”。
在广佛地区,像王志恒这样的“逐日者”不在少数,他所在的观星会在这次日环食摄影中兵分两路,一路前往漳州,一路选择了更热门的厦门。在拍摄地的选择上,王志恒花了不少心思,不仅要考虑路程远近,还要提前分析拍摄当天天气状况,“我们最后选择‘冷门’一点的漳州,那里有中等厚度的高层云覆盖与低层云干扰比较少,能看到日环食的概率还是挺高的。”
8年前重燃天文摄影梦
作为一名发光材料研发者,王志恒本硕博阶段都专攻这个方向,然而这并不影响他坚持用镜头记录下黑夜中的一抹亮光。
2009年7月22日,读高中的王志恒跟随广东南十字星会前往武汉,只为追逐一场难得一见的日全食,“当时正值大白天,但日全食让整片天空都变黑了,宛如到了晚上七八点,只剩下天际的一点亮光。”2012年,当时正在上大学的王志恒在广州“跟风”追了一场日环食,但由于下雨失败了。但那次以后,他重燃了“天文梦”。王志恒不仅加入了学校的天文协会,还常常逛天文摄影论坛自学摄影知识。
迷上天文摄影的王志恒,把理科生爱调研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他正式拍摄前总会提前踩点,调研拍摄四周环境条件,根据场景制定多种拍摄方案,正式摄影仿佛是在验证他的预设。疯狂的追星之旅一直在王志恒心中生根发芽。2014年,他与朋友开展了为期五天的青海环岛骑行,白天骑行80多公里,晚上从8点多开始拍摄星空一直到深夜12点多。虽然当时只带简便的拍摄装备,但足以拍出惊艳的银河、星轨等壮美景观,“当时觉得还是很满意的,虽然以现在的技术来看不算是什么。”睡得少加上繁重的高原骑行任务,王志恒一回到西宁就发烧送急诊。然而,这趟行程让他毕生难忘。
“这些年我坚持天文摄影,因为我把兴趣放在首位。天文摄影意义非常大,我们倡导深山老林里拍摄,这很需要毅力。这个过程锻炼我的学习拍摄、天文思维,跟我正在做的学术很相近。”王志恒说。
拍摄时甚至连着几晚熬通宵
“天文摄影分为恒星摄影、深空摄影、星空摄影,我玩得比较多的是恒星摄影。”王志恒随口就说出三种拍摄类型的器材要求、环境要求、天气要求。有着天文理论基础的他在天文摄影时融入了不少理科生思维,这也与其科研背景有着一定关系。在王志恒的摄影协会中不乏医药企业员工、医生,“我们这个群体还是理工科居多,大家都是比较喜欢玩器材的。”
擅长做天气预测的王志恒在佛山圈了不少粉丝,摄影师王桂雄便是其一。“王志恒是内行,天气预测很准,我出门拍星都请他复测天气。”在王志恒看来天气预测工作对于天文摄影来说非常重要,“需要看懂图示,作出综合评判。”除了对天文现象、天气预测等技能方面的要求外,熬夜更成为了天文摄影者的“必修课”。“我们经常从晚上8点拍到凌晨5点,甚至会连着两晚通宵,还有人连续四五天通宵拍摄。”
文章来源:《理科爱好者》 网址: http://www.lkahzzzs.cn/zonghexinwen/2020/0709/350.html